

桥影河畔


每当夜幕降临,达城洲河大桥下那块空坝就变得灯影交织、乐声琅琅,悄然成为一处新晋网红打卡地。随着这类“户外+场景式”的休闲餐饮在达城逐渐兴起,受到不少市民尤其是年轻群体的青睐,但也引起了一些市民的不解和质疑。
现场的音乐会不会影响附近居民休息?卫生状况如何?经营场所是否侵占公共区域?管理部门对此现象持何态度……近日,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歌手演出。)
迅速“出圈”
市民打卡热情高涨
夜幕降临,洲河大桥南侧桥下的河堤上,岸上的灯光与河面桥的倒影交织,随水波荡漾如梦似幻。舞台上,歌手的深情演唱轻柔动人,抚慰着每位食客的情绪。空气里弥漫着烤肉的香味,滋滋作响的炸烤声此起彼伏。
数十张户外桌椅间,服务员穿梭其中,忙着传菜送酒。食客们围坐一起举杯畅谈,笑声不断。音乐、笑语与潺潺水声交织,偶尔有晚风吹过,夹着丝丝凉意,让人沉醉,流连忘返。
“下班后,约几个朋友来这里,吹着河风吃着烧烤,感觉一天的疲惫都被吹散了。这里的露营桌椅特别有氛围,感觉比室内餐厅舒服多了,真是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陈女士表示,“如今,洲河大桥下的环境比打造之前整洁不少,桥影、河景、灯光融为一体,随便一拍都很好看,也将会成为我们傍晚聚会的新据点。”
正在用餐的刘女士对此赞不绝口,她是在抖音上刷到这家露天餐区的推介视频,从视频中看到现场人气高、氛围感强,当天便约上闺蜜来现场感受:“专程跑来打个卡,拍点好看的照片,充实一下社交平台。”
“这里的音乐很对我的胃口,不是那种吵闹的DJ,而是让人放松的轻音乐,特别惬意。”音乐爱好者赵先生说,这种户外露营风的餐厅,真的很懂年轻人。达城应该多打造几处类似的消费新场景,不仅利用了闲置区域,还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的好去处,也可以为达城的夜经济注入新活力。



(一边用餐一边听音乐。)
民生关切
多举措确保和谐运营
据露天餐区经营者刘中博介绍,当初,他选择经营这个项目,灵感源自武汉杨泗港大桥的成功案例。团队在实地考察后,迅速制定方案,投资打造了这一处集餐饮和音乐演绎于一体的露天餐区,并于七夕节当天试营业。不到半个月时间,就吸引了一大波流量。
“以前这里没有这么热闹过,这段时间因为这个餐区,每天晚上都有很多人前来吃饭和玩耍。餐区离州河不远,人又多,还是要加强安全意识。”露天餐区虽受到不少市民的青睐,但也有市民存在担忧:晚上在户外演唱会不会影响附近居民休息?营业后,会不会影响环境卫生?几百人在河边用餐,担心有安全隐患……
“考虑到声音过大会存在扰民现象,所以,从设计之初,我们未使用大型线阵系列音响,而是采用多点布控的小功率音箱,确保用餐区音质清晰,而对外界影响最小。演出时间也严格控制在晚上7:30至9:30。”刘中博表示,为维护好餐区环境,他们与专业垃圾清运公司合作,确保垃圾日产日清。同时安排白夜班保洁,在营业结束后进行彻底清理。
据刘中博介绍,作为配套,他们自费翻新了旁边的公共厕所,并为消费者提供免费停车券,停车场收费标准也是遵循公共停车场规定。另外,他们不仅对现场所有设施进行了加固,还建立了极端天气应急预案,配备了救生圈、救生衣、救生绳等专业设备,严防意外发生。
“露天餐区的经营手续齐全,场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通过与通川区西城街道办事处签订场地租赁合同,另外一部分是与达川区国企平台公司签订合作合同,并非私自占用公共资源。”刘中博介绍道。



(餐区现场。)
打造消费新场景
激发夜经济新动能
记者了解到,这家露天餐区系达川区文化旅游和体育局通过招商引资打造的消费新场景。今年6月,露天餐区经营方开始选址,最终决定利用洲河大桥下的闲置区域打造夜间休闲餐饮。
“我们一眼看中洲河大桥下的这片临河空地,这里视野开阔,坐拥一线河景,可将金南大桥、塔沱湿地公园和龙爪塔等城市地标尽收眼底,自然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是打造高品质露天餐饮的理想之地。”露天餐区经营者说。
“我们通过培育优质业态、打造特色品牌、强化服务保障等举措,打造了类似‘桥影河畔’露天餐区这种消费新场景。”据达川区文化旅游和体育局规划产业股负责人介绍,除此之外,还结合文旅资源与现代营销方式,重点打造三里古街、升华商圈等夜经济地标,持续激发消费市场活力。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