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养殖:230万至300万尾鱼苗投放,构成一套天然的“水质净化系统”
新鲜直达:从捕捞到进店,全程不超过3小时
溯源系统:专属“身份证”,每条鱼都可扫码查询
邛海金秋鱼满舱
一条“放心链”串起生态碧波与市民餐桌
“收网咯!”23日清晨五点的邛海湖面,一声吆喝划破晨雾。随着渔网缓缓收紧,鲜活的花鲢、白鲢跃出水面,银鳞在晨光中闪烁,溅起的水珠折射出晶莹的光——这是西昌邛海金秋丰收季里,最寻常也最动人的清晨图景。
作为四川省第二大淡水湖,邛海不仅是西昌的“城市绿肺”,更是保障市民饮水安全的重要水源地。而如今,这片碧波不仅孕育着秀美的湖光山色,更滋养出一条从生态养殖到溯源上市的完整“放心链”,让带着专属“身份证”的邛海鱼,以肉质细嫩、无土腥味的特质,稳稳走上市民餐桌。
碧波之下
230万尾鱼苗守护的生态平衡
“邛海的鱼好吃,根源在水质;能年年丰收,靠的是‘休养生息’。”邛海生态渔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段元金的一句话,道破了邛海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据介绍,每年2月至6月,除花鲢、白鲢外,邛海全面进入休渔期,湖面禁止任何捕捞作业。“这几个月是鱼类繁殖的关键期,休渔既能让小鱼苗安全生长,也能让湖水生态得到缓冲修复。”段元金解释,休渔期结束后,公司会持续向湖中投放230万至300万尾鱼苗,品种不仅包括花鲢、白鲢等主养鱼种,还涵盖虾、贝类、青鱼及中华倒刺鲃等。这些生物并非随意投放,而是构成了一套天然的“水质净化系统”:花鲢以浮游生物为食,贝类滤食水中藻类,相当于给邛海“做体检、清肠胃”,在丰富食物链的同时,持续优化水质。
科学的养护换来了生态与丰收的双赢。如今的邛海,水质常年保持Ⅱ类以上标准,渔业资源也愈发丰富,公司每年捕捞销售的花鲢、白鲢约80万斤,杂鱼约7000斤。合理的捕捞量既满足了市民对鲜鱼的需求,又避免了鱼类过度繁殖破坏水体平衡,让邛海的生态链始终保持动态稳定。
凌晨捕捞
三小时保证“鲜度直达”
“要让市民吃到刚出水的鲜鱼,就得跟时间赛跑。”凌晨六点,当西昌城区还在沉睡时,邛海的捕捞船已载着满舱渔获靠岸,岸边的分拣点早已灯火通明。
工作人员与经销商默契配合,将渔获快速倒进分拣池,按白鲢、花鲢、鲫鱼等品种分类,再用专用网兜称重、计数。整个分拣过程不超过1小时,完成分类的鲜鱼随即被装入带有充氧装置的水箱,由专用保鲜车运往城区。
早上七点,西昌市宁远巷农贸市场旁的邛海生态渔业首家线下直营店,准时迎来当天的第一车鲜鱼。店员迅速打开车厢,将水箱里的鱼转移到店内的水族箱中,确保活鱼始终处于有氧环境。“从捕捞到进店,全程不超过3小时。”直营店销售人员一边给水池补氧,一边向市民介绍,“我们每天七点准时到货,保证全天都有新鲜活鱼卖。”
店内早已聚集了挑选鲜鱼的市民。“我家就认邛海的花鲢,肉质紧实,还没有土腥味。”市民张俊伟指着一条5斤多的花鲢,让店员称重,“以前在菜市场买,总担心买到假的邛海鱼,现在有了直营店,能看到活鱼现捞,吃着放心多了。”
二维码“身份证”
扫码可见的安心保障
除了线下直营店,邛海生态渔业还在南坛菜市场、威尼斯半岛、长安菜市场、九重天菜市场等28个零售点,同步销售带有专属二维码的邛海鱼。“每个零售点都放了溯源查询指南,教市民怎么扫码;要是有疑问,还能打客服电话核实。”段元金说。
在南坛农贸市场的销售点,市民邓忠碧拿起一条花鲢,发现鱼鳃旁贴着一枚圆形的二维码标签。她掏出手机扫码,页面瞬间弹出详细信息:“产品名称:邛海花鲢;检疫合格证明编号:XXX……”
“这就是邛海鱼的‘身份证’,每一条鱼的二维码都是专属的,信息跟我们的溯源系统联网,无法修改。”段元金介绍,为了让市民吃得安心,公司从2022年开始推行溯源系统,每一批鱼在分拣时都会逐一贴码,让溯源信息更具说服力。
“以前在菜市场买鱼,商家说这是邛海鱼,我们也没法验证。”邓忠碧笑着说,现在扫码就能看到所有信息,“给孩子做鱼汤,用这种有二维码的鱼,心里特别踏实。”
生态与经济双赢
邛海渔业的可持续之路
从科学投放鱼苗到严格执行休渔期,从凌晨的鲜度竞速到全程溯源的“身份证”制度,邛海生态渔业的发展,不仅满足了市民对优质水产品的需求,更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的道路。
“我们始终坚持‘捕大留小’,只捕捞达到规格的成鱼,同时持续开展增殖放流,确保渔业资源不会枯竭。”段元金表示,将进一步完善溯源系统,让消费者能查询到鱼苗投放时间、生长水域的实时水质数据等更多信息。“让这条‘放心链’更透明、更扎实,让市民吃得安心,也让邛海的碧波永远清澈。”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