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达川客户端

从病房到家门!达川区人民医院造口专科护士的“延续守护”

四川观察 2025-09-19 17:32 218


9月18日

《四川观察》以

从病房到家门!达川区人民医院

造口专科护士的“延续守护”为题

报道达川区人民医院

王恩兰在护理岗位上的先进事迹


对很多腹部带造口的术后患者来说,出院不是“松口气”的终点——造口怎么换才不渗漏?出现红肿疼该怎么办?年纪大、行动不便,往返医院排队有多难?这些藏在“居家康复”里的难题,曾让不少患者和家属犯愁。而在达州,达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的一项“延续护理”服务,正把医院的专业守护,悄悄送到了患者家门口。



01

上门服务,尽显专业与温情

近日,在达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伤口造口门诊,一位家属拉着医护人员的手,絮絮叨叨说起了母亲张大妈的经历,话里话外全是感激:“要是没有王护士上门,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张大妈此前因直肠癌,在达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普外科一病区做了手术。住院时,造口专科护士王恩兰就常往病房跑——不仅手把手教家属换造口袋、护理造口,还特意录了操作视频发到微信造口群,反复叮嘱“出院后有问题随时找我”。可真到了家里,张大妈和家属还是慌了神:记不清步骤不说,一碰到造口周围的皮肤就紧张,生怕弄疼老人、引发感染。

“当时急得我直转圈,想起王护士说过可以挂‘造口门诊’,就赶紧在线上挂号,又在微信群里联系她。”家属回忆,消息发出去没几分钟,王恩兰就回了信,还主动约了线下沟通,详细询问了张大妈的身体状况、家里的护理条件,当天就带着专业护理包上了门。

这趟上门服务,让家属记了好久。“王护士进门先洗手、戴手套,拿出的用品和医院里一模一样。给我妈换造口时,不管大便多臭,她都凑得很近仔细检查,动作轻得像怕碰着易碎品。”家属说,王护士没嫌脏、没嫌麻烦,一边操作一边再教一遍:“这里要先擦干净,粘贴时要顺着皮肤弧度压30秒,这样才不容易漏……”

更让家属暖心的是,知道张大妈行动不便、家属白天要上班,王恩兰主动加了家属微信:“以后换造口有拿不准的,拍个照片发我,我教你;要是皮肤红了、疼了,随时喊我,不用跑医院。”后来好几次,家属在微信上发操作视频求助,王恩兰总能及时回复,连细节里的小问题都能指出来——“粘贴前要把皮肤擦干”“这个型号的造口袋更适合老人”,就像“随叫随到的家庭护士”。



02

初心不改,延续护理不停步


“不是亲人,却比亲人还细心。”家属的这句话,道尽了很多术后患者的心声。对带造口的患者来说,居家护理是“持久战”,而医护人员的一句叮嘱、一次上门、一条微信回复,都是康复路上的“定心丸”。达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延续护理”,正是靠着“线上申请+线下上门+微信远程指导”的闭环服务,把“医院护理”变成了“家门口的守护”——不用扛着病体挤公交,不用为了小事排队等半天,打开手机就能找到专业护士,这样的服务,戳中了患者最实在的需求。

“其实我们没做什么特别的,就是把患者的难处当成自己的事。”王恩兰说,每次上门,看到患者从“焦虑不安”到“能自己护理”,听到家属一句“谢谢”,就觉得值了。而对医院来说,这样的“延续护理”不是偶然——从录制教学视频、建病友群,到开通线上挂号、提供上门服务,每一步都是为了让患者“少跑路、少担心”。

如今,在达州,越来越多像张大妈这样的患者,正被这样的“有温度的守护”包围着。往后,达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还会继续把“延续护理”做细做实,让专业医疗走出医院大门,走进更多患者家里,让每一位术后康复的人,都能在家门口享受到安心、省心的医疗服务。




护士介绍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猜你喜欢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