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达川客户端

“微创”技术巧治黑臭水 杜家嘴蝶变清水河

达川观察 2025-08-20 16:53 229

在达川区赵家镇先锋村,有一处水域曾是周边村民避之不及的“麻烦地”,如今却摇身一变,成了村里备受青睐的“新景点”。

走进先锋村,记者眼前呈现出一派水清岸绿的美好景象。整治后的水域两岸草木郁郁葱葱,水面清澈,不时有鸭子在水中嬉戏;涵洞出口处,几位村民正悠闲地在这里洗衣服,村民还特意向记者展示,水质清亮透彻,丝毫不见往日的浑浊。


赵家镇先锋村村民  陈益文:

涵洞修好后,大家觉得这个水多干净多方便,大家洗个衣服都可以的。

这一变化,源于达川区创新分类治理模式,赵家镇先锋村杜家嘴黑臭水体通过采用“环境敏感型”水体适应性水系连通治理模式,采用“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水系连通”技术。实施 “微创隧洞+生态涵管”非暴露式连通工程通过建设隧洞及明、暗渠4.33km,压力管道3.44km,建成总库容4.5万m³挡水大坝一座,修整总库容3.9万m³映山湖,作为引水工程终点蓄水池,工程建成后,彻底解决了杜家嘴水体生态基流不足和流动不畅的关键性难题。同时,增强了下游双映河水体流动性及自净能力,助力黑臭水体消除。而在日常管理方面,当地也下足了功夫。通过一系列扎实举措,确保治理成果能够长效保持。

赵家镇环保办负责人  唐启胜:

我们主要是通过开展常态化巡查,持续排查把问题解决在前端,主要聚焦河道周边的环境卫生,河道内部情况,检查水面是否有漂浮物及白色垃圾,发现后会第一时间组织清理;还通过直观观察和定期监测,掌握水体的清澈度、异味等变化,确保河道始终保持干净整洁,水质稳定向好。

达川区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小流域治理、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乡村农旅发展等相结合,统筹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生活污水治理,实现环境、社会、经济“三效叠加”。截至2025年8月底,纳入治理范畴的6条农村黑臭水体全部治理完成,治理面积为107797平方米。

达州市达川生态环境局水环境管理

与生态保护股工作人员 符文杰:

为巩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我们将通过健全污染源管控、长效管护、共治共享三项机制,探索推行村级“河长制”工作向小微水体延伸,落实已治理水体日常巡查及清漂工作,不断深化黑臭水体治理成效,严防反黑反臭。同时,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鼓励村民参与日常监督,激发村民“主人翁”意识,鼓励公众自觉参与日常监督维护,实现“治理依靠群众、成果惠及群众”。



作者:王渊 杨丹丹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猜你喜欢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