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介绍
周翔
主任医师 肾病内科主任、大内科主任。
大学本科,1998年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万达开肾病专科联盟秘书长、常务委员,达州市肾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达州市中西结合肾病专委会常务委员、达州市肾病质控中心专家组成员、达州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达川区肾病质控中心主任、达川区人民医院十大知名专家。曾在重庆西南医院进修肾病中心及血透,并多次参加北京协和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及华西医院肾病及内科疑难病诊治学习班。在国家级、省级医学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急慢性肾衰竭、肾病综合征、肾小球肾炎及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痛风性肾病等疾病诊治,对血液净化、腹膜透析及血管通路的建立、经皮肾活检、肾囊肿穿刺等专科技术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肾病内科
【诊疗范围】
肾病内科诊治范围包括:各种原因导致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尿路感染、肾小管酸中毒、遗传性肾病及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高尿酸相关性肾病、肥胖相关性肾病、狼疮性肾病等继发性肾病;不明原因蛋白尿及血尿;类风湿关节炎,系统红斑狼疮、强制性脊柱炎、痛风性关节炎、燥综合征等风湿免疫性疾病;各种毒物的急慢性中毒。
【专业技术】
成熟开展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浆置换、CRRT、血液灌流,免疫吸附等血液净化技术;腹膜透析置管术、经皮肾活检、肾囊肿穿刺、血透用人工动静脉内瘘术,超声下及DSA下动静脉内瘘狭窄扩张术、取栓术、深静脉置管术、拔管术、关节腔局部注射治疗等。
一起关注这些疾病
慢性肾脏病
慢性肾脏病(CKD)定义: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肾脏损害病史大于3个月),包括肾GFR正常和不正常的病理损伤、血液或尿液成分异常,及影像学检查异常,或不明原因GFR下降(<60ml/min·1.73m2)超过3个月,即为 CKD。
慢性肾脏病(CKD)病因:主要有原发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糖尿病肾病、继发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管间质病变(慢性肾盂肾炎、慢性尿酸性肾病、梗阻性肾病、药物性肾病等)、缺血性肾病、遗传性肾病(多囊肾、遗传性肾炎)等。慢性肾脏病(CKD)的易患因素主要有:年龄(如老年)、CKD家族史(包括遗传性和非遗传性肾病》、糖尿病、高血压、肥胖-代谢综合征、高蛋白饮食、高血脂症、高尿酸血症、自身免疫性疾病、泌尿系感染或全身感染、肝炎病毒(如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泌尿系结石、尿道梗阻、泌尿系或全身肿瘤、应用肾脏毒性药物史、心血管病、贫血、吸烟、出身时低体重等。其他危险因素有环境污染、经济水平低、教育水平低等。
慢性肾脏病(CKD)临床表现:1.消化系统:是最早、最常见症状。主要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口腔异味,消化道炎症、溃疡或出血;2.心血管系统:是肾衰最常见的死因。主要有:高血压、心功能衰竭、心包炎、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钙化;3.神经、肌肉系统:早期疲乏、失眠、注意力不集中;随着病情的进展有反应冷漠、惊厥、幻觉、嗜睡、昏迷、精神异常、周围神经病变等;4.肾性骨病:自发性骨折、骨酸痛、行走不便等;5.呼吸系统:酸中毒时呼吸深而长,尿毒症性支气管炎、肺炎、胸膜炎等;6.皮肤症状:瘙痒、尿素霜沉积、尿毒症面容;7.内分泌失调;10.贫血、白细胞减少;11.并发严重感染。
慢性肾脏病(CKD)治疗:1. 延缓慢性肾功能不全发生和进展:原发病治疗;控制血压;低蛋白饮食;纠正慢性肾衰竭急剧加重因素(血容量不足、严重感染、毒素肾损害、泌尿道梗阻、恶性高血压)。定期查尿常规及肾功能,有异常肾病专科随访管理很重要。2. 慢性肾衰竭合并症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心血管疾病防治(控制血压、血糖、血脂,避免容量过度负荷,纠正不良生活习惯);纠正肾性贫血;防治肾性骨病;3. 当慢性肾脏病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病时因积极性肾脏替代治疗,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肾移植。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基本病理表现为滑膜炎、血管翳形成,并逐渐出现关节软骨和骨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可并发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及抑郁症等。
临床表现:1. 关节受累的表现:(1)持续性关节炎:压痛、肿胀及活动受限;(2)小关节受累为主:尤其掌指关节和近端指间关节多见;(3)对称性、多关节受累;(4)关节明显晨僵(>1h);(5)破坏性关节炎:关节畸形,功能丧失及残疾;(6)关节周围组织受累:肌腱、腱鞘及滑囊均可受累;(7)骨丢失和骨质疏松。2. 关节外表现:心脏病、肺病、血管炎、脾肿大、粒细胞减少等。3. Felty综合征:指除有典型的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表现外,还伴有脾大和白细胞计数减少。4. 缓解性血清阴性、对称性滑膜炎伴凹陷性水肿综合征(RS3PE)。5. 幼年型关节炎。
诊断:2010年ACR/EULAR诊断标准:6分及以上诊断RA
治疗:1.一般性治疗:休息,急性期制动,恢复期关节功能锻炼,心理康复治疗。2.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常用药物: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双氯芬酸钠、塞来昔布等)、糖皮质激素、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DMARDs)、生物制剂等。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一经确诊,应尽早开始使用传统合成的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DMARDs)进行治疗。推荐首选甲氨蝶呤单用。存在甲氨蝶呤禁忌时,考虑单用来氟米特或柳氮磺吡啶,仍未达标者,建议联合用药或改用生物制剂。3. 外科疗法:滑膜切除术、人工关节置换术等。
预后:多数RA患者病程迁延,我国RA患者在病程1~5年、5~10年、10~15年及≥15年的致残率分别为18.6%、43.5%、48.1%、61.3%。影响预后的因素:①疾病的自然病程规律;②治疗的早晚和治疗方案的合理性。
肾病内科团队介绍
来源:达州市达川区人民医院
评论 1
TT75452 2023-08-07
周老师还是那么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