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川区通过整治撂荒地,大力推广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新技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产出能力,确保扩种夏大豆4万亩,全年种植大豆面积超过8万亩。
在达川区赵固镇锤虹村,农耕机来回穿梭,村民们正忙着翻土、开沟。
达川区赵固镇锤虹村村民 杜江:原来这个地方都是长的草,今年政府农田整治过后,机器方便来了,准备种点大豆和玉米。
为了提高种植收益,增强村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达川区大力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达川区赵固镇锤虹村村民 杜江:今年派的农技人员来(讲解),实行套间种植,相信这个技术还是能够给我们带来好的收入。
为了进一步稳定粮食播面,提高大豆种植面积,赵固镇以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撂荒地整治为契机,采取集体托管、土地流转承包、农户自主经营的方式,分阶段推进抛荒、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整治撂荒地2000余亩,将带状复合种植大豆玉米1500余亩。
达川区赵固镇副镇长 冉龙清:一个村有一个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教农民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保证我们全镇粮食扩种任务圆满完成。
在达川区罐子镇和平村,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技术人员指导村民如何科学进行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
达川区罐子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技员 邹菊:这个沟开厢以二米六为标准,两行玉米搭三行大豆,每行的间距玉米就是15公分,行距都是40公分……
玉米套种大豆充分利用两种作物的高度差距,可实现透风透光、保水遮阳等多种功效,具有一田双收稳粮增豆等优势。
达川区罐子镇党委书记郑运刚:罐子镇党委政府积极宣传发动群众、生产大户、专业经济合作社参与进来,确保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在罐子全镇范围内(完成),整治撂荒地和大豆扩面2000余亩。
达川区是农业大区、人口大区,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致使部分基础设施差,经济效益低的土地弃耕撂荒。今年,达川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大豆扩面的决策部署,以撂荒地整治为抓手,建立政府主导、部门牵头、主体承担的高效机制,做好资金、技术、服务等要素保障,鼓励农民复耕一批,党员干部带动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一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一批,同时依靠技术专家团队,对一线农技人员、群众和经营主体开展全方位、多渠道、多层级的培训指导,推广适合本土的品种和新技术,保大豆扩面增产工作取得实效。
达州市达川区农业农村局局长 潘刚:为进一步遏制“非粮化”、“非农化”,确保粮食安全,我们摸清撂荒底数,建立专项台账,制发整治方案,强化激励措施,实施大豆扩种。今年,全区按照“五个一批”发展模式,整治撂荒地2万亩,推广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技术,扩种大豆4万亩,实现大豆种植面积超8万亩,确保玉米、大豆增产增收。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